標簽:華為廠商動態,華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現在這個時代,人才無疑成為了推動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關健,而更關鍵的則是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沃土。
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正是華為公司為推動ICT技術的發展和傳播,為社會培養ICT人才的沃土,其是滿足ICT產業生態鏈對人才的長期需求而設立的校企合作學院,以為當地培養人才為直接目標。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與教育機構合作,提供三級認證(助理工程師、資深工程師和專家)和多種課程,包括路由和交換、傳輸、WLAN、安全、存儲和云計算等課程。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交付與服務)李同廣表示:“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層出不窮,企業也由原來的封閉系統走到了開放互聯,因此,對人才的需求也將更加廣泛,人才必將成為新ICT時代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谶@樣的洞察,華為提出了把客戶、合作伙伴、教育機構、行業組織聚合在一起,組成了人才生態聯盟。華為非常愿意把多年在ICT行業中的積累貢獻出來,成為人才生態的指南針,為大家帶來價值和共贏。”
培養人才的方式有很多,華為ICT技能大賽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2016-2017大學生ICT技能大賽決賽在華為深圳總部拉開帷幕,據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介紹,本次大賽分為中國和海外兩大賽區,由初賽和決賽組成,其中中國賽區初賽為期8天,共吸引了近10000名大學生參與比賽,經過激烈的角逐,共計78名選手晉級決賽;而海外賽區初賽有2500名大學生參與其中,西歐、澳大利亞、俄羅斯、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區和國家的六個參賽隊入圍最終決賽,可以說本次大賽是一次真正的全球ICT技術盛宴。
最終,廣東代表隊和南非代表隊獲得華為ICT技能大賽一等獎,與此同時,還有來自全球20多名參賽大學生分別在各項獎項中榮獲殊榮。
筆者認為,技能競賽這種形式對于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是非?扇〉,不僅通過平臺對學生ICT技術實際動手能力、知識理論實踐進行了驗證,還能通過比賽提高同學們對ICT技術的興趣;此外,通過競賽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在全球的成功案例也得到分享和發酵,同時學院課程設置、方向進一步得到了優化;而對于學生來說,在大賽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提升自信心,就業機會也就有了更豐富的選擇。
目前ICT人才培養和輸送,院校仍是培養ICT產業新鮮血液的主要陣地,是ICT人才發育和輸送的源泉,也是ICT人才成長的基地。數字化轉型的今天,高校一方面要培育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培養創新型ICT人才。高校需借助本地的優勢資源,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為ICT人才生態打造高素質人才,解決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儲備后續乏力的問題。
▲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林金朝
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林金朝表示:在數字化轉型當中,ICT人才并不是單打獨斗,應該由點及面,最終形成一個人才的鏈條,所以華為提出的“ICT人才生態鏈”的理念和內涵是非常準確的。而具體到與華為合作方面,林金朝還談到,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非常典型的ICT特色專業院校,我們在滿足企業和行業客戶需求的前提下選拔人才,與華為強強聯合,在人才培養體系方面推進產教和科教的融合。
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對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都是開放的,在與院校的合作中,華為將投入人才標準、教學資源、運營管理和協作同盟等資源,協助院校將行業的應用實踐有效地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幫助院校培養優秀的ICT人才。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表示:2006年和華為在教育方面就有合作,2011年加入了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我們和華為從專業建設到課程體系建設再到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室建設、認證以及就業等開展了全方面的合作,致力于成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
關于認證課程方面,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表示:華為認證課程包含ICT全領域共計12個技術方向,比較熱門的課程包括路由與交換、云計算、存儲、大數據等。2017年華為發布面向院校教學的教材和實驗課程,從理論到實戰為院校提供系統化、定制化的綜合教學解決方案,以匹配院校師生在教材上的訴求。
截止2016年年底,華為認證累計人數超過10萬人,其中HCIE(華為認證互聯網專家)專家超過3000人。在中國,華為ICT學院超過150家,每年培養在校學生超過8000人,并分別與上海交大、云南大學等高等學府建立人才創新合作中心;在海外,華為ICT學院也近150家,合作高校包括雷丁大學、伍倫貢大學等全球知名學府。
寫在最后,筆者認為未來校企結合必將成為熱潮。當前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教育行業,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教育院校為謀求自身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必將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同時,校企結合還能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信息資源共享,實現產學結合的雙贏。我相信,未來,華為還將持續加大在教育合作領域的研究投入,把更多先進技術及人才培養理念引入到院校中,為新ICT時代培養更多人才。
|